央广网上海10月28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韩晓余)9月16日至25日,一支来自全国10个城市,由34名眼科医生、验光师组成的义诊医疗队,从平原地区来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的青少年进行公益眼健康筛查,为视力不良的孩子“点亮明眸”。
这场跨越了4300公里的援藏光明行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发起,上海普瑞公益基金会、上海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日喀则江孜县卫健委和日喀则江孜县教育局联合普瑞眼科共同执行,并得到了拓普康中国、苏州微清医疗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在阶段眼健康筛查活动中,此次公益行动共为当地19个乡镇的282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眼健康检查和建档,并将为他们免费验配眼镜2140副,眼病资助登记49人。
车仁乡小学视力检查现场(央广网发 普瑞眼科供图)
聚焦高原青少年眼健康,上海对口牵头“光明扶贫”
西藏江孜——地处藏南高原,平均海拔高达4300米,年平均日照时长高达5000个小时,紫外线强烈导致各种眼病高发。加之该县居民98%都是藏民,从事农牧业为主,长期以来对孩子视力保护重视不够,包括不清楚自己孩子是否近视、近视后不重视配镜等等,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视力健康。在此次“点亮明眸”公益活动前,据江孜县卫健委、教育局对全县6383名中小学生的初筛统计显示,学生整体近视率预计达60%左右。
作为上海对口支援日喀则的五个县之一,江孜县在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上海九批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尽管已于去年脱贫摘帽,但眼健康问题依旧困扰着很多孩子和家庭,成了上海对口扶贫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
在了解到当地的这方面需求之后,上海普瑞公益基金会与江孜县卫健委有效对接需求,签订了公益扶贫项目协议书,并根据协议内容制定了2020年帮扶的具体工作方案。
“很多孩子近视度数如果发展过快,成为高度近视之后,可能以后发生一些眼底病变的几率就会变高,这个是可能对他后续人生造成很大影响的。”上海普瑞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杨晓晴告诉记者,江孜县除了对近视眼和视力低下问题缺乏重视,同时也缺乏健康用眼的知识宣教,加之经济条件受限,60%—70%的近视学生未能及时验配眼镜,对学生将来健康和学业造成很大影响。此次光明援藏之行,刻不容缓。
在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江孜县卫健委副主任王卫国看来,此次“点亮明眸”公益活动无论是在预计效果、实用性、还是对学生群体所起到的作用来看,都非常具有意义。“从这次的视力筛查来看,我们这方面需求确实非常大,甚至达到配镜矫正的学生数量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多。因此下一步,我们还会从其他的方面来着手,尤其是对一些在高原环境下容易发生的疾病,会再继续关注、继续寻找合作的一个方向。”
三大主因诱使江孜学生近视高发,科普宣教急需多方面铺开
奥利给、吃鸡、王者荣耀……无论年级高低,这是很多江孜孩子口中的常用词。
来自江孜县中学初三“尖子班”的米玛拉珍是接受此次眼健康筛查的学生之一,得知自己已经300度近视时,虽然产生了些许悔意,但还是不太愿意把手机里的吃鸡游戏卸载。据了解,米玛拉珍所在的班上共有49名同学,48人都玩吃鸡、刷抖音,73%学生经查患有近视。
江孜县中学视力检查现场(央广网发 普瑞眼科供图)
据江孜县教育局代表介绍,随着当地经济脱贫摘帽,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相当普及。通常的印象中,会认为尖子班学业压力大才造成了近视,其实不然,这些孩子之所以近视,有效是因为沉迷手机、贪看电视,有些学生的手机,甚至是因为成绩提高后,父母作为奖品买的。
不仅如此,当地学生很少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公益行动所到的江孜全县6个集中筛查点,几乎所有的孩子填写检查登记单时都是趴在桌子上写字的,经询问后得知,他们压根不清楚何为“一拳一尺一寸”。
更让医疗队成员痛心的是,江孜一中、江孜闵行中学的许多学生直接在强阳光下读书,有的甚至没有戴帽子,即便眼睛被阳光刺得眯成一条缝,也依然书声琅琅。
“我原来以为藏区的孩子与平原地区的孩子有一点区别,他可能会户外活动多一些,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好像有些问题这里的孩子更严重。”通过连续多天的检查和观察,本次援藏医疗队领队、成都普瑞眼科医院院长董晓云已经有所发现,“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集中住校的,有些孩子性格也比较内向腼腆,有了什么生活上或者心理上的问题,他不可能及时去找老师沟通;他又回不了家,那也不可能跟父母去沟通;孩子在一起上学一起玩都是不可能去交流这些,而且又是在年龄偏小的时候,所以很多问题可能就忽略了、拖延了、耽误了。”
让董晓云担忧的是,县城的孩子都是如此,那么乡镇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我觉得更多的是从校方入手,一定要对视力健康的宣教要高度重视起来,不仅学期中间就要进行眼健康的宣教,放假的时候更是要特别强调,好是可以带孩子去做一个眼睛的检查,看看视力有没有变化,是保持的比较稳定还是下降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正是基于此,“点亮明眸”医疗队在江孜县展开了四场学生眼健康讲座,通过一些模拟的动画图片结合简单的文字说明,通过深入浅出的形式将眼健康保健知识传递给这里学生。此外还将讲座中使用的科普知识幻灯片发放给了各个学校,以期达到眼健康宣教的全覆盖。
探索短期公益的有效机制,助推优质医疗本地化、常态化
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播散“光明”,对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医生和志愿者来说无疑是一场身体挑战。然而,高原反应给身体带来的强烈不适并不是医疗队在江孜面对的唯一困难。
此次公益活动正式义诊的天,就遭遇了原定场地不符合眼部筛查特殊需求的紧急难题。一筹莫展之际,江孜县卫健委、县教育局与原场地附近的学校江孜一中紧急协调,临时借用并合力布置了该校报告厅,才于当日下午正式揭开了此次义诊的帷幕。
除了场地等硬件设施的沟通协调,与帮扶地区之间的信任感也需要医疗队以实际行动来建立。由上海市闵行区援建的江孜县闵行中学是此次公益活动的集中筛查点之一,仅该校筛查人数就超过千余人。据该校政教处副主任丹增扎西表示:以前也曾有视力检查活动进校园,但相比起来,“点亮明眸”公益行更加深入,提供眼健康检查并非只是视力检查,且有免费配镜和手术方面的资助。
怎样使公益扶贫的各个环节更为顺畅执行?如何在公益活动中建立更好的相互信任?上海普瑞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杨晓晴认为,这需要更多的沟通、协调、以及共识:“未来我们会更多去考虑,怎么样跟一些地方和机构更好对接,在工作开展之前,把细节性的事情落实到位。我们基金会去做公益的事情,很多时候还是要依托一些政府的力量,比如说与教育部门、卫生部门达成更多共识,除了公益活动本身,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能去做一些更有效的事情。”
为了更好发挥公益机构力量、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地方,杨晓晴希望能够与当地医院形成合作,在医生培养、示范中心建设等多方面形成可持续的帮扶。这一设想,恰好与江孜县卫健委副主任王卫国的心意不谋而合。
“只帮扶不是有效之计,我们尽量想把一些本地的医生干部培训起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力量。从长远来看,终还是要本地化、常态化。”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已在江孜工作一年有余的王卫国清醒地认识到,想要真正提升一个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需要,不但要做好基础建设,加强老百姓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在王卫国看来,“点亮明眸”公益活动作为一个帮扶切口,逐步带动着江孜本地的医疗力量参与到眼健康筛查的工作中:“在‘请进来’的过程中,我们也加强自身的一个培训跟学习,那么逐渐就可以建立一个帮扶的长期机制,从有效的层面来讲,能做到本地就能解决这些眼健康问题。”